艾灸的起源——源远流长

艾灸的历史

“灸”字最早在《庄子》中被提及。“灸”的本字是“久”,训为灸灼。汉代许慎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灸,灼也,从火”。灸法在殷代出现。在商周初期灸法、熨法就已普遍流行。

灸法的运用起源人类掌握了用火之后。在远古时代,火不仅可以使人类避免猛兽的侵袭,可以烧熟食物,抵御严寒,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将树木用火点燃后灸于患处,驱除寒邪,解除痛苦。这就是灸法最原始的状态。

 在灸法的材料选择上,古人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材料,最终才确定了“艾”是最好的治疗原料。《黄帝虾蟆经》记载,古人用松、柏、竹、橘、榆、帜、桑、枣等八木做艾灸材料,结果对人体有伤害,逐渐被淘汰。艾叶熏灸疗效最著,所以才拿艾叶来代替其他灸疗。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,时间在石器时代。

 灸疗最早是治疗寒症的。如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曰:“北方者……风寒冰冽,其民乐野处而乳食,藏寒生满病,其治宜灸焫”。唐代王冰注:“火艾烧的,谓之灸焫”,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“藏寒生满病”是颇有疗效的,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。《左传》成公十年(公元前581年)载,晋景公病,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,医缓说,“疾不可为也。病在肓之上、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治焉”。“攻”即是灸法,“达”即是刺法。《孟子·离娄篇》载:“今之欲王音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”。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,

 艾灸有传统疗法和现代疗法。传统疗法烟大,需要专业人士操作。现代疗法经过改良,能够更好的调理各种疾病。

646209eb33cb8e0c0e800c88_微信图片_20230515183052.jpg


艾灸的分类

直接灸

 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。直接灸又叫肤灸、明灸。就是把艾柱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来施灸的方法。直接灸又可分为无瘢痕灸、发泡灸和瘢痕灸三种。

 无瘢痕灸,施灸以温灸为度,不致起泡,不遗留瘢痕。多用小艾柱。临床适用于虚寒症的轻症。对昏厥或小儿麻痹的患者要小心,小心发泡或灼伤皮肤。

 发泡灸,发泡灸多用小艾柱,以免灼伤皮肤。当病人感觉到皮肤发烫后再继续灸3-5秒钟。此时施灸部位可出现黄斑,且有汗出,隔1-2小时后就会发泡。发泡灸适用于一般慢性虚寒症疾病,如哮喘、眩晕、慢性腹泻、皮肤疣等。(施术者要控制艾灸的时间)。

 瘢痕灸又称化脓灸。用黄豆或枣核大小的艾炷,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,局部组织经烫伤后化脓、结痂,痂脱落后留有永久性的瘢痕,故名瘢痕灸。此灸法适用于哮喘、肺痨、癫痫、溃疡病、慢性胃肠病、瘰疬和发育障碍等症,对高血压病患者,有预防中风的作用。常人施此灸法,能改善体质,增强机体抵抗力,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。(施术者要征得患者同意。)

646209eb33cb8e0c0e800c8e_微信图片_20230515183058.jpg


间接灸

 间接灸又称隔物灸、间隔灸,是利用其他物品将艾炷与皮肤隔开施灸的一种方法。间接灸法可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,且火力温和,患者易于接受,临床上较直接灸更为常用。间接灸法种类繁多,广泛应用于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、五官科等各科疾病。间接灸法包括:隔姜灸、隔蒜灸、隔盐灸、隔附子灸等。

(1)隔姜灸:利用姜片做隔物而施灸。生姜辛温无毒,生发宣散,调和营卫,祛寒发表,通经活络的功效。适用于一切虚寒病症,尤其对呕吐、腹痛、泄泻、风寒湿痹等症,疗效可靠。(施术者应常掀起姜片查看,防止因患者感觉迟钝而造成起泡)

(2)隔蒜灸:利用蒜做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。大蒜辛温喜散,有消肿化结,拔毒止痛之功。临床上适用于治疗痈、疽、未溃疮疖、无名肿毒、肺痨、腹中积块、蛇蝎毒虫所伤等症。

(3)隔盐灸:隔盐灸是用盐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。此法只用于脐窝,他处禁用,故又称神阙灸。食盐咸寒,入胃、肾、大小肠经,有涌吐、清火、凉血、解毒之功。此法有回阳、救逆、固脱之用,适用于急性腹痛、吐泻、痢疾、四肢厥冷、淋病、脱证。

(4)隔附子灸:是用附子作间隔物施灸的一种方法。附子辛热有毒,可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附子与艾火并用,适宜治疗各种阳虚病症。

646209eb33cb8e0c0e800c8c_微信图片_20230515183102.jpg


艾条灸

艾条灸又称艾卷灸,是将艾条点燃后在施灸部位(穴位)进行熏灸的方法。艾条灸分为手持灸和艾灸器灸两种方法。手持灸又分为温和灸、回旋灸和雀啄灸三种。

(1)温和灸:施灸者左手中、食二指放于被灸穴位两侧,以感知患者皮肤受热程度;此法温通经脉、散寒祛邪,多用于灸治慢性病,临床运用最为广泛。

(2)回旋灸:将点燃的艾条,旋于施灸部位上,距离皮肤3cm,平行往复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,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;一般可灸20-30分钟;适用于风湿痹证、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肤病等。

(3)雀啄灸: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穴位,上下移动,鸟雀啄米样施灸,一般可灸5分钟左右。多用于灸治急性病、昏厥急救、儿童疾患等;此法热力较强,注意避免烫伤皮肤。

 艾灸盒的使用方法,施灸时,把温艾灸盒安放于平坦的应灸部位,将点燃的艾卷对准穴位置于铁纱上,盖上盒盖。艾盒盖打开的大小程度可根据温度调节。每次施灸时间在15-30分钟。可以一次灸附近的多穴,在针刺穴,再次施灸。适用于常见病症:痛经、腰痛、腹泻等病症。

646209eb33cb8e0c0e800c8a_微信图片_20230515183106.jpg


转载自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3KqTED7uyt72UPID_vVEmQ

标签: 科普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一位灸师的艾灸笔记

没有最新的文章了...